<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 www.bhhbmj.com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0151216811-202202-511423 主题分类: 往年报告
        发布机构:  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3-01-17 14:35
        名 称: 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关键字:

        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3-01-17 14:35 浏览次数:1
        字号:[ ]

        — 2013年1月13日在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市长 王剑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矢志争先跨越,过去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过去五年,是安宁发展形势最为复杂,发展压力最为巨大,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五年,也是安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1366”发展思路,以“一园一港六基地”为主战场,全域掀起大规划、大开发、大建设热潮,“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高效实施,安宁阔步进入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和城市建设的机遇期,建设滇中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五年,是安宁发展经受考验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先后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行、持续干旱等诸多的挑战和考验。全市上下沉着应对、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以跨越的目标凝心聚力、引领发展,以创新务实之举狠抓落实、推动发展,以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抓住机遇、跨越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二三产业增加值、非公经济增加值、畜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10项主要指标五年翻了一番,农业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96倍和1.89倍。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98.11亿元增至213.4亿元(预计,下同),年均增长13.9%,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位于全省前列;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8.5亿元增至24亿元,年均增长23.1%;农业总产值由9.24亿元增至18.15亿元,畜牧业产值占比由47%提高到52%;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0.73亿元增至76.51亿元,占GDP比重由31.3%提高到35.9%;非公经济增加值由33.68亿元增至77.89亿元,占GDP比重提高5.5个百分点,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登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永昌钢铁公司等4家企业跻身全省民营企业百强行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6亿元增至55.2亿元,年均增长27.16%;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4669元、14735元增至9676元、27909元,年均增长15.7%和13.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年减小的良好态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00亿元大关。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7.63亿元,年均完成投资近90亿元。安宁连续四年荣膺中国西部百强、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和“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等称号。

          ——过去五年,是安宁工业强市深入人心,产业投资质量最好的五年。始终坚持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三位一体,高位推进,呈现“四好四快”的良好态势。工业发展质量好,重大项目推进快。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80亿元,年均增长14.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双过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07户,比2007年增加28户,实现增加值113.5亿元,比2007年增长1.99倍。举全市之力引进和推进了中石油云南1000万吨炼油项目、武钢集团昆钢草铺项目、云天化集团磷化工、盐化工等一批支撑安宁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安宁成为省内唯一、国内罕见的集石油、钢铁、磷盐化工三大产业于一体的县(市)。工业投资好,园区建设推进快。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1.47亿元,是上个五年的1.4倍。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扩大至39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3.88亿元,创建为云南省首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磷盐化工)示范基地,进入全省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园区培育行列。招商引资好,产业结构调整快。招商引资保持强劲增势,央企、外企、民企齐头并进,国资、外资、民资竞相投入,“一园一港六基地”开发生机勃发,十大产业培育初具规模,呈现二产龙头带动、三产快速提升、一产特色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6.3:63.3:30.4调整为4.8:59.3:35.9。累计到位内资342.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8亿美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4.3倍和6.2倍,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2个,竣工28个,喜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称号。创新驱动质量好,转型发展快。大力推进质量兴市、知识产权强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创建驰名、着名、知名商标47件,名牌产品42个,专利申请和授权612件,培育高新企业7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等称号。

          ——过去五年,是安宁城市开发全域推进,市域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立足城市发展新定位,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五规合一”取得较大成效,“一园一港六基地”实现规划全覆盖。从宁湖新城的率先突破,到安宁历史上最大的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的全面启动;从云南技师学院的进驻,到省级职教基地的率先规划建设;从温泉旅游小镇的整体提升,到太平新城开发的全线推进;从青龙、县街集镇的快速崛起,到八街集镇云南省现代农业特色城镇的打造,安宁城市规划开发和建设取得新的飞跃,基本实现“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五年来,城乡规划区范围达774.9平方公里,覆盖率达59.6%,建成区面积扩大6.24平方公里,达24.3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5.54个百分点,达69.6%。坚持不懈打基础、强后劲,集中力量实施了154项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18项,完成投资82.94亿元。先后建成安县公路、县草公路、螳川西路、太平主干道等重点骨干路网项目35项、81.93公里,覆盖“一园一港六基地”的中等城市路网初步形成。新建、改扩建小(一)型水库4座,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17座,全市新增总库容1847万立方米,多年来水源建设投资少、工程小、增量不足问题得到积极破解。城市新增建筑面积1108.7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88个,煤气、通讯、电力网络不断完善,金方商业大厦、金色时代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先后建成,肯德基、麦当劳、家乐福等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竞相进驻,城市载体功能和服务功能大幅提升。

          ——过去五年,是安宁城乡一体快速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最好的五年。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全省首家实施了烤烟生产烟叶税反哺政策,“保险昆明”、“金融支农惠农”行动广泛实施,广大农村群众在“减支增效”、“以补促增”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坚持以“两转”促转型、以“两转”促就业,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7464人,转移就业收入由2007年的2311万元提高到1.62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由2007年的10%提高到52%,大部分农村群众实现了“以地促收”向“以业促收”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特色农产品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处于昆明市前列。昆明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2家,建设农业园区11个、都市农庄2个,荣获“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称号。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实现了从三项“村村通”到“八个百分之百”的新跨越,群众出行难、就医难、文体活动阵地少、信息不畅等问题得到积极解决。坚持“村庄统一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完成新一轮村庄规划调整,中心集镇、中心村辐射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实施最优惠的征地补偿政策、最倾斜的集中安置政策、最有力的社会保障政策,产业培育、城市开发、工程建设和生态移民搬迁快速高效推进,被征地人员基本实现“一步城市化”。五年来,全市新建集中居住区13个、78.8万平方米;2.24万被征地人员同步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位列昆明市第一。坚持“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先后实施了省级重点村建设、“统规统建”、“幸福乡村”、“六清六建”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行动,农村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衣食住行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大幅提高村组工作经费、村组干部待遇和“两委”干部离职生活补助标准,全面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和村组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深入推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广大村组干部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和信访维稳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过去五年,是安宁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全市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一致,环境立市思想高度统一,坚持做到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狠下决心,对53家“五小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对97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达标审核,支持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技改项目83项,淘汰落后产能156万吨,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突出环保优先,先后开展了违法排污、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重点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县级第一名。全面实施了水环境“四全”整治、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三项行动”、中小河流整治“三年计划”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完成螳螂川、八街河河道一期治理、车木河水库一、二期湿地建设和车木河村整村搬迁等重点工程,“五采区”植被恢复2023.8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47平方公里,被评为“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验收合格县”。持续加大投入,城乡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再生水回收、雨水综合利用等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和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2%。持续推进“森林安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掀起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新高潮。累计完成城乡拆临拆违1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204.28万平方米、河道植绿198.7公里,新建苗木基地1.74万亩,改造中低产林2.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5%,建成区、集镇、村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继续保持昆明市前列。着力塑造城市环境品牌,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通过“国考”,温泉、青龙、八街、禄脿等街道分别取得国家卫生镇、园林镇和文明村镇等荣誉,昆明市级生态村创建首家100%达标,生态文明建设活力彰显、特色涌现,绿色安宁成为全市人民引以为荣、持续打造的城市品牌之一。

          ——过去五年,是安宁社会建设卓有成效,全市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坚持民生优先,加大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实实在在办了一批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和实事。五年来,始终把就业和社会保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以内,连续五年好于昆明市平均水平。“五大保险”参保达54.98万人次,较2007年增长94.2%。先后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结束了农村和城镇居民无养老保险的历史,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障安全网初步形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在全省首家建立并实施了大病救助制度,各街道广泛探索建立起“小农合”配套政策,农村居民医疗报销比例保持全省、全昆明市前列。三次提高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加大对老年人保健补贴、“五保人员”集中供养补贴力度,建立和完善了抚恤、补助、优待等自然增长机制,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逐步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突出“廉租保底、公租解困、农村改危、抗震安居”四个重点,全面掀起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潮,共启动建设保障性住房24875套,建成17245套,农村民居抗震加固改造(重建)6100户,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五年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累计投入教育事业资金19.76亿元,年均投入近4亿元。先后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和书费,提高了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实施了农村教师补贴、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班班通”、农村校车安全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农村标准化学校和校安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5所,新增校舍面积32.79万平方米,工程建设量、投资量开创历史新水平。学前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荣获“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和“云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五年来,坚持把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主城区“三院、两中心”新建(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集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突破,鼎立医院等一批民营医院蓬勃兴起,人均拥有床位数较2007年增长22.8%。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等医疗惠民措施,有效减轻了城乡居民医疗负担。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累计兑现奖优免补资金近15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五年来,持之以恒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惠民、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和历史古迹修复得到加强,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成功承办昆明市第四届运动会、省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工作圆满完成,取得“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称号。五年来,和谐社区建设持续开展,“双拥”工作卓有成效,殡葬改革和婚姻登记工作先后取得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和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荣誉。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族宗教、邮政通讯、防震减灾、史志、审计、气象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实现程度达90%,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过去五年,是安宁改革纵深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撤镇设街道”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公务卡结算制度全面实施。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成效显着,累计融资达113.88亿元。国有企业完善改革基本结束,下决心、积极、有效解决了一大批企业改制遗留问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行政审批项目精简至51项,连续四年保持了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31件、政协委员提案498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全面完成。公安“三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连续七年保持命案全破。深入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干部作风改进年”和“效能安宁”建设等活动,全面实施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电子政务、市长热线和三级联动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着,政务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位列全国104家试点县第31位。建立并完善“三调联动”和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等有效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以最积极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过去五年中最为困难的一年,遇到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

          稳增长,力度空前。在全省“冲万亿、促跨越”行动中,政企守望相助,全市鼎力奋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迈上了新台阶。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10.49亿元、126.5亿元、76.51亿元,增长9%、12.9%、16.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一季度负增长超过40%的特殊情况下,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完成24亿元,增长12.2%。面对“银根”、“地根”和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偏紧的严峻形势,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打好时间差、空间差,争取上级资金5.06亿元,新增各类融资37.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3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48.26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基金收入超过20亿元,位于昆明市前列。安排资金近2000万元,扶持项目44个。武钢集团昆钢草铺项目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中石油云南1000万吨炼油项目全面进场,中缅油气管道等项目正式开工。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增长6.5%,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10.9%。

          促发展,势头强劲。面对极其复杂的发展形势,坚持民生优先不动摇,财政直接投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资金超过11亿元,全力保障了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顺利推进,“八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同城同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7909元、9676元,实际增长13.9%和15.3%。持之以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制定了扶持南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完成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2.35万人。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154项,建成省级重点村45个,昆明市级重点村46个。持续掀起大开发、大建设热潮,新建、续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84项,竣工30项,完成投资20亿元。宁湖新城商业配套功能不断完善,温泉旅游小镇“五化提升”工程全面完成,职教基地开发快速推进,太平新城成为全省“城镇上山”试点,城市更新改造动迁面积达37.75万平方米,城市开发建设保持了强劲势头。坚定不移实施招商引资,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引业、招商引税、招商引智转变。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40项,竣工11项,到位内资9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086.48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亿美元。

          保稳定,成效显着。高频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高节奏开展利益协调,多层次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平安十八大”等重点时段安稳工作全面完成。“法治安宁”建设全面推进,荣获“昆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多警联动、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面打防管控能力持续提升,警民关系和公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达94%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森林防火网络和安全监管网络,有效应对并成功扑灭了易门“3.18”过境森林火灾,坚决防范和遏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最核心的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确立科学跨越争百强、和谐发展惠民生的目标追求,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体现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抢抓机遇推动发展,应对挑战进位发展,争先赶超跨越发展;最关键的是坚持以解放思想、开放创新为动力,充分激发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改革锐气,以强烈的机遇意识赢得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以深化改革突破发展束缚,以开放创新增创发展优势,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最根本的是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为民理念,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努力走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安宁发展速度、具有安宁特点的发展道路。

          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鼎力支持、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委员群策群力、和衷共济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和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虽然产业培育取得较大进展,但支柱产业抗风险能力还不强,受市场、政策调控影响较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处于爬坡过坎阶段,规模效应和支撑效应未能全面形成,调结构、促转型任务仍然艰巨;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加大,但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水资源建设还不能支撑安宁长远发展、持续发展需求;民生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满足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的更高需求,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矛盾复杂等问题更加突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力度有待加大;部分单位和干部队伍精神懈怠、安于现状、推诿扯皮、作风不实等问题仍然存在,服务发展的能力、作风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抢抓重大机遇,实现滇中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建设新突破

          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绘就了“科学跨越争百强、和谐发展惠民生,建设滇中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打造滇中经济圈,作出了建设滇中产业新区的新部署,这为安宁改革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

          今后五年,是安宁的重大发展机遇期。滇中经济圈是桥头堡建设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引擎和龙头,是国家主体功能规划区确定的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滇中产业新区是滇中经济圈“一区、两带、四城、多点”战略规划布局的重点和核心。安宁处于滇中产业新区规划的核心区和先行区,是“核中之核”。今后五年,安宁可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我们要深刻把握和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敏锐的机遇意识,把安宁的发展放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定位上,放在滇中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高点定位、主动作为,努力在滇中经济圈、滇中产业新区建设中发挥和放大“双核心”优势,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发展,赢得未来。

          今后五年,是安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到2016年比全国提前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安宁作为全国西部百强、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市),我们有基础、有优势,更有信心。今后五年,安宁必须主动作为,率先突破,决战决胜。我们要解放思想,勇于担当,高位求进,奋勇争先,锁定目标不动摇,狠抓落实不懈怠,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是安宁科学跨越争百强的关键期。发展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今后五年,安宁处于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科学谋划并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阶段,处于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更加注重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勇于作为、善于作为、体现作为,坚定不移打牢安宁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开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广阔空间,在更高起点上勇攀新高峰,努力在全省率先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基于以上认识,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昆明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1234”总体思路,突出产业培育与结构调整、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三个同步”,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并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努力实现“两个率先、一个突破”,即努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实现滇中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建设的新突破。

          围绕“两个率先、一个突破”的总要求,根据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力争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两番,实现“三个翻两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两个倍增”,五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元,到2017年工业园区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实现“两个超千亿”,争取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社会建设水平领先,人民生活水平领先,努力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实现“两个率先、一个突破”,要重点把握好以下6个方面:

          (一)全力抢占新一轮区域发展的制高点,构筑更高、更广、更坚实的发展平台支撑。充分把握和发挥安宁在滇中产业新区中的区位优势、先发优势、核心优势,坚持“产业高度聚集、产城高度融合”的发展理念,突出“产城一体、园城一体、城乡一体”,高起点、高水平抓好战略性的总体规划、系统性的城镇规划和操作性的详细规划,借势借力借源,完善发展平台支撑,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势打造“一园”核心,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滇中产业新区承接重大产业项目的首选之地,成为企业投资创业滇中产业新区的首选热土,努力实现工业园区从市域带动向区域带动的更大跨越。借力拓展“一港”开发,充分发挥安宁处于滇中产业新区环型高速公路、快速轻轨交通、快速通道的交汇结点优势,提速提质南亚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推进商贸物流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以南亚国际陆港为核心,工业园区铁路物流园、石安物流产业带为辅助,专业物流中心、企业物流中心为配套,骨干物流企业为支撑的区域性节点城市物流枢纽。借源推动区域建设,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安宁在现代新昆明和滇中产业新区两大经济综合体中间的桥梁作用,用好两大资源和两大市场,加快城市服务功能、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由“单向”向“双向”转变,依托现代新昆明阔步发展,融入滇中产业新区领先发展,着力把安宁打造成为现代新昆明的后花园,成为滇中产业新区居住、就业和生活的首善之区、首选家园。

          (二)坚持“增量”与“提质”同步,构建涵盖“一园一港六基地”、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始终高举“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大旗,以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为统领,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为主抓手,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延伸发展、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提质发展、现代农业高效特色发展,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钢铁、磷盐化工等十大产业,科学布局和培育发展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加快形成以集群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按照“双向”服务的总体要求,加快规划建设以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高端酒店、商务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结构提升,逐步构建起与城市发展相配套、“产城一体”进程相协调、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动力,以南部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都市农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和规模化养殖小区,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着力形成一批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新亮点,打响“高效农业基地”品牌。

          (三)坚持“强市”与“富民”齐抓,全面推动市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全面打好“三大战役”,促进经济跨越发展。以园区经济为龙头,保持园区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市增长,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率先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以县域经济为重点,加快发展城市综合体、CBD、RBD,着力培育壮大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城市商业、金融保险等为重点的城市业态经济。鼓励街道树立“特色取胜、争先进位、敢闯敢试”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到2017年,培育打造一批产值百亿级、五十亿级、十亿级经济板块,9个街道全面实现财政总收入过亿元目标。以民营经济为动力,制定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坚持“非禁即入”,全力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昆明市级百强民营企业。到2017年,非公经济增加值达174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以促进居民增收为核心,抓好城乡居民收入统计一体化改革,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土地年产值补偿标准,逐步提高农民在土地收益分配中的比例。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同步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四)坚持“开发”与“管理”齐进,全力加快市域城镇化进程。按照“中心带动、四片崛起、重镇支撑、产城融合”的思路,高水平建设产城高度融合、服务功能完善、组团布局合理、网格化管理到位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到2017年,建成区面积达34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接近80%,城市人口40万人。打造“一主”城市龙头。充分发挥主城区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完成宁湖新城开发,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工程,辐射推进云化片区、柳树片区、和平片区、武家庄片区等重点片区开发,积极推动昆钢片区“退二进三”进程,力争主城区开发建设五年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快“四片”特色开发。太平新城,要紧紧抓住全省“城镇上山试点”和“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综合试点”的良好机遇,完善“两心三轴六片区”空间布局,加速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高端住宅、城市综合体和运动休闲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形成功能现代化、产业高端化、生态园林化的城市新区,打造全省山地城镇化的示范和样板。温泉旅游小镇,要注重“显山露水、文旅交融”的思路,着力发展高端酒店、休闲养生、会务会展等产业,加快建成国家4A级景区,形成具有“食、住、行、游、购、娱”完整产业链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职教基地,要坚持“依托城市、产业支撑、城校互动、建校即建城”的理念,按照城市重点功能区定位,提速开发建设,加快形成集教育、商贸、居住于一体、功能较为完善的城市新区。产城一体的工业园区,要坚持“建园即建城”的理念,强化城市功能复合,注重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升,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促并进、融合发展。抓好“四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滇中产业新区“五纵五横四连”公路网和轻轨、铁路专用线等骨干路网建设,完成县八公路、南环公路等一批市级道路工程,进一步形成内联外通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全面启动箐门口、大营等重点水库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并推动实施市外调水、螳螂川调水等综合利用工程,统筹解决好太平新城、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供水问题,形成更加完备的城乡供水体系。积极推进市域电网的改造和提升,完成19项变电站建设工程,抓好天然气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初步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三网融合”和“数字安宁”建设,推进高速宽带无线网络的覆盖,形成更加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全面推进城市现代管理。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网格化和人性化。完善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城市静态停车、货运停车和综合零售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发展的全方面和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坚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底线,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达标制度,加强重点企业在线监控。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推行强制清洁生产和能源审计。坚守1.78万公顷耕地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建设走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鼓励磷石膏、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发展。严格执行招商引资环保问题“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三高一低”项目进入。进一步强化生态修复。全面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城乡饮用水源地集中整治。加大南部水资源保护区水源涵养生态林建设力度,全面规划建设一批生态防护林带。扎实抓好“五采区”、城市面山、交通沿线、河道沟渠等绿化工程,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和经济林建设。逐步加大对南部地区的能源补贴和生态补偿,鼓励各街道探索建立保护生态的有效举措和补偿机制。进一步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和森林城市,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文明素质、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群策群力共建“美丽安宁”。

          (六)坚持“共建”与“共享”并重,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上取得重大进展。顺应全市人民的新期盼,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以更大的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产业项目推动、分类协调推进”的原则,更加注重以城镇化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更加注重以工业化反哺农民、富裕农民,更加注重南部地区和山区、半山区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被征地人员城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村社区化,让进城农民“安心进城、富裕发展、持续发展”,让广大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目标,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到2017年,再建成11个集中居住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更大突破,90%以上的保留村庄打造成“幸福乡村”。以更大的力度多谋民生之利。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保持财政对民生事业投入高于财政收入同期增幅,健全和完善教育、就业、社保、卫生、住房、养老“六大保障体系”,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力争走在全省、全昆明市前列。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文化惠民、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四大”工程,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培育文化产业,促进城乡文化繁荣发展。以更大的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启动实施社会管理建设“3311”工程,着力建立条块力量进“网”,服务管理入“格”的社会综合服务管理新模式,力争在全省率先探索构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安宁”、“和谐安宁”建设,着力构建集治安防控、矛盾化解、利益疏导、安全监管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勇担发展重任,奋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局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握确立“一个目标”、统筹“两个关系”、坚持“三个同步”的总部署,体现“稳中求高、稳中求快、稳中求好”的总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快速开局、高效起步,稳中求进、全面发展。主要发展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达到241.1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达到26.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达到130.5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达到62.9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达到188亿元。重点抓好5项工作:

          (一)兴产业、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全面推动主导产业提升。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开发。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确保中石油云南1000万吨炼油项目东西进场道路全面竣工,东南西北环线工程顺利闭合。完成项目生产用电、用水及权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建设。科学推进麒麟片区、安丰营片区开发,新建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力争突破100亿元。继续推进工业园区晋位升级工作,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实体化管理,建立健全高效、规范、统一的运转体系。二是主攻重大项目突破。确保中石油云南1000万吨炼油项目正式开工,力争实现投资50亿元以上。全面保障和推动武钢集团昆钢草铺项目等重点产业项目稳定生产,达产达效。大力推进1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争9个建成投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1倍以上。三是狠抓企业成长。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民营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扶持。建立健全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支持金融系统对优质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贷款试点,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安排新型工业化、节能减排专项扶持资金1500万元和500万元,集中力量推动一批成长型企业的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增加10%以上。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88.3亿元,增长13%以上。持续推进“企业内培”三年工程和“领导联系企业”工作,强化“一对一、点对点”全程跟踪服务,内培企业产值增长25%以上。

          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一是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业。积极配合完成大桃花铁路枢纽货运站建设,争取实现由站场建设向陆港开发的新突破。启动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加快推进华天物流园、东盟钢铁城、时代贸港等重点物流项目,推动物流业规模扩大、质态提升。二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围绕昆玉文化旅游带规划布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旅游专项规划。以温泉旅游小镇为龙头,完成金方森林温泉二期项目,加快推进温泉心景酒店二期、鑫益·豪生森林度假酒店、温泉会议中心、安宁温泉国际会议会展中心、英之源五星级酒店、昆明国家级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园等六大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高端酒店、旅游文化、会务会展等产业发展。三是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完成房地产投资53.09亿元,增长10%,商品房销售面积达70.96万平方米,增长17%。四是努力做强城市服务业。进一步推进金色国际、誉峰财富中心、世贸广场、首领公馆、东湖财富中心、金成矿业贸易大厦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金色螳川商贸城整体开发,促进城市商贸服务、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聚集发展。完善“万村千乡市场”服务体系,启动城乡流通工程,全面落实促进城乡消费的各项政策,巩固和发展城乡消费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 %以上。

          促进现代都市农业持续发展。进一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机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四大载体”,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突破110个,规模化养殖小区达21个。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率提高到55%。继续实施烟叶税反哺政策,扶持发展烟叶大户种植面积6000亩以上。实现农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增长6%以上。

          (二)扩开放、推改革,激发市域发展活力和动力

          借力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拓展市域发展空间。一是主动对接规划。加强对上和对下、对外和对内的衔接协调,积极争取规划进本子、项目进笼子、资金进盘子。二是主动对接项目。围绕综合交通、水源、能源、通讯和公共服务保障五大体系建设,超前梳理、包装和对接一批事关全局发展、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争取列入重点工程,利用滇中产业新区政策和资金扶持,优先、快速启动实施。三是主动对接产业。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踪和对接,积极争取承接韩国现代汽车、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一批省级重点推进产业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开发,以大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四是主动对接政策。用好、用活、用足省委、省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积极对接、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单列、免收耕地质量补偿费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全面破解一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制约和问题,构建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定不移实施招商引资,激发市域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突出“招大引强”,盯住央企、国企、民企和知名跨国公司,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体系培育和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园区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化招商,确保项目履约率、落地率、投资率。集中力量推进54个重点产业项目,继续保持招商引资“月有签约、季有开工、年有增长”的强劲势头。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初审和项目审查委员会制度,严把项目环保、投资强度准入关口。完成新一轮土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调整工作,修订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坚决执行并落实招商引资项目退出机制,全面开展闲置土地清理,严格控制项目“圈地”现象,为大项目、好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全年招商引资到位内资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

          深化财税投融资改革,增强市域发展动力。抓好重点税源培植,强化税源管理和税收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完成基金收入25亿元。完善市、街道两级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面实施金财工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积极应对国家金融政策调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对投融资平台的资源配置力度,推动投融资平台主体市场化转型、商业化运作,全面提升投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民间投资比重。全年完成各类融资20亿元。继续加大对金融系统的发展扶持,积极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上市工作,促进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保险昆明”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三农”保险,拓展金融保险惠民服务领域,努力让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

          (三)抓基础、促开发,全面提速城乡开发和建设

          进一步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启动实施78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安排项目前期经费5000万元,全面完成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内通外联”交通体系建设,年内确保安禄公路全线贯通、县八公路启动建设,完成南环(安海公路—高山—县街)规划前期工作,实施龙山全互通立交改造,基本打通西一绕、浸太公路、安海公路、安海公路与石安公路连接线、龙川路、西北绕城太平连接线等重点道路项目,进一步构筑起与过境高速公路高效连通的快速交通网络。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确保王家滩水库、小箐口水库、龙箐水库全面完工,青龙棕树园水库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力争温泉箐门口水库启动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座,完成33件抗旱应急工程和500个“爱心水窖”建设。积极推进干海底110kV变电站新建、小河边35kV变电站改造工作,新建加油站6座。

          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宁湖新城要争取全面建成,形成覆盖15平方公里“三横三纵”路网体系,推动开发建设向云化片区及宁湖西岸拓展和延伸。城市更新改造要全面加速,滨川路、中华路向东延长线建成通车,争取连然街扩建工程启动实施。金色螳川商贸城4个核心地块全面启动开发,同步启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建设,保证首批动迁市民年内顺利入住新居。职教基地要重点提升,加快推进云南技师学院二期建设和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专升本”工作,职业院校在校师生超过5万人。温泉旅游小镇要加快突破,核心区改造提升、牧羊湖片区整体开发和沿螳螂川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太平新城要全面掀起开发建设的新热潮,加快低丘缓坡试点一期1875.6亩开发,扎实推进城镇上山建设项目,切实发挥好全省试点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试点片区。进一步抓好和平片区、柳树片区等城市拓展区开发,加快推进和平新区金色阳光现代城、金色佳园四期项目,启动柳树三期项目开发和配套路网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健全“部门联动、城乡联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持续开展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市场秩序、违章建筑、户外广告等综合整治,做到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常态管理。

          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促进机制,确保农村“五项保留”和城市“五个享有”的无缝衔接,坚定不移走工业带动、城市推动和项目拉动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万人以上。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600项,确保36个“十有”新农村和11个一步城市化村建成达标。继续完成12个农村公交站台建设,改造农村危桥7座。深化农村生产要素改革,抓好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完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证发证工作,推动农村土地权、林权、财产权的流转租赁、抵押融资、规模化经营,着力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

          (四)强保障、促和谐,大力改善民计和民生

          实施就业增收工程。加强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援助机制,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供有效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转移1万人。

          实施物价稳定工程。认真落实“米袋子”市长负责制,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进一步形成内供外调的食品供应保障体系。科学布局和引导建设生鲜超市,强化产销对接,畅通商品流通渠道,努力保持市场供给和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健全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确保低收入群众不因物价影响基本生活。

          实施全民社保工程。推进“三保合一”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管理,启动城乡大病补充保险。加强“五大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确保参保总人数持续增长。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灾害救助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启动连然中心敬老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3个社区慈善爱心超市和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

          实施百姓安居工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机制,确保已建成1000套公租房、876套廉租房全面分配入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力度,完成公租房3580套(其中:政企共建公租房2500套)、廉租房512套、工矿棚户区改造3538套,新启动公租房建设500套、城区棚户区改造245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户。

          实施教育优先工程。完成安宁职中改扩建工程,启动和平新区幼儿园新建项目。积极支持安宁中学创建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确保全市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通过省级验收。进一步抓好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0%以上,普职在校生规模比达到1: 1.2。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掀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热潮,深入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全市免费开放“三馆一站一室”。承办好第二届中国区安宁站国际男子网球巡回赛。完成市综合档案馆、曹溪寺宝华阁二期修缮、安宁文庙保护性建设,高起点建设好“三馆一中心”和永安桥、遥岑楼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启动市委党校异地新建项目。扎实抓好电视“户户通”工程,解决好边远山区群众收看电视问题。

          实施医疗健康工程。继续推进昆钢医院改扩建二期建设,启动八街中心卫生院异地新建工程,积极支持云南疼痛医院等民营医院加快建设。以市人民医院、昆钢医院、市中医院为试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确保到2015年2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实施全民健康计划,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深入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推进市、街道、村(社区)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积极争创药品安全示范市,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街创建工作,全力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实施和谐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法治安宁”建设,深化“平安安宁”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持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完成12个城市社区、18个农村社区达标任务,努力创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确保社会管理创新“3311”工程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连然、金方、八街派出所、草铺法庭和消防二中队建设。扎实抓好打黑除恶、治爆缉枪、命案侦防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和防控能力。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安全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启动“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加大企业农民工安全技能培训,坚决预防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严管理、强整治,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节能项目17项,完成企业强制清洁生产12家,万元GDP能耗下降3.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2%。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施全天候监管,严查重处违规排放、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

          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八街河、沙河、九龙河五年治理工程,启动禄脿河治理前期工作。严格落实河段长、库塘长负责制、河道“三包”责任制,稳步推进重点水域的截污导流和综合治理。完成1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太平中部污水处理厂建设。

          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扎实抓好“植树造林,靓丽安宁”三年行动,推进森林安宁建设。完成义务植树80万株、杨树种植2700亩、苗木基地建设3000亩。进一步抓好城市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生态隔离带和矿山生态恢复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启动新一轮园博园建设,进一步掀起城乡园林绿化新高潮,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8万平方米以上。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矿产资源违法和私挖乱采行为。全面巩固和提升生态村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镇创建。

          四、立足崭新起点,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今后五年,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管理创新,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力推创新务实之举。谨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树立勇于争先、敢于尝试、善于突破的理念信念,不断创新和完善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更加可行、更加有力的制度和举措,真正做到出政策、出措施、出实效。认真践行和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激流勇进、开放诚信、和谐包容”的新时期安宁精神,正政风、促民风、聚民心,积聚发展的“正能量”。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解决好“越位、缺位”等问题,实现由大政府向小政府、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完善“责任明确、监督有力、考核严格、奖惩分明”的目标管理体系,强化政务督查和行政问责,着力营造用心谋事、潜心理事、尽心办事的良好氛围。

          (二)弘扬联系群众之风。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昆明市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文件要求,切实把精力集中到跨越发展上,把心思放到为民造福上,把功夫下到为群众办实事上,靠实事成事业,用实事解民忧,凭实事赢民心。持续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动为民服务体系、政府门户网站、市长热线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社保服务大厅、信访接待中心等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办事高效、便民利民的大服务平台。

          (三)坚持依法行政之本。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大力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依法履职,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群众参与和跟踪评估等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等工作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四)恪守廉洁从政之责。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切实加大行政审批、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产权转让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大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催人奋进,冲刺全国百强责任艰巨,建设滇中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加快建设滇中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