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 www.bhhbmj.com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0151216811-202202-511443 主题分类: 往年报告
        发布机构:  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6-01-27 14:50
        名 称: 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关键字:

        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1-27 14:50 浏览次数:33
        字号:[ ]

        ──2016年1月21日在365bet客户端_365bet体育官网平台_365名品汇个人注册推荐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剑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克难攻坚、负重突破,拼搏“十二五”实现新跨越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历年来困难挑战最多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在逆境中奋起、在坚守中突破、在改革中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在逆境中取得了新成绩。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一年里,我们用责任和激情,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面对增长速度下行、有效投资减少、社会消费疲软等多重压力,我们坚信自身努力比等待观望更重要,及时准确把握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以“百日会战”和“稳增长攻坚冲刺”两大活动为载体,制定“稳增长32条”,深入实施“十大攻坚”,不断掀起产业提升、城市提档、项目提速、招商提质的热潮,扭转了年初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完成261.46亿元,增长3.3%;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37.91亿元,增长9.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45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3.93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3.74亿元,增长9.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182元和13856元,分别增长8.2%和10.3%,高于GDP增速。万元GDP能耗下降7.4%,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经济增长虽然有所放缓,但质量效益有新的提高。

          在工业经济举步维艰的一年里,我们用韧劲和勇气,促进了实体经济回暖提升。面对市场低迷、工业企业停产减产、投资后劲不足的严峻形势,我们与企业共克时艰,制定帮扶奖励办法,打好“助企贷”“助保贷”等“组合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4亿元,下降2.5%。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新引进工业项目8个,在建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2.77亿元,增长18%。以创业创新为关键,投入中小微企业扶持资金1161万元,初步建成6家小微企业创业园,非公经济增加值达103.6亿元,占GDP比重增至39.6%。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入10.6亿元完成28个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实现节能20万吨标准煤。以多元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量质双升,奥特莱斯、中南城等项目顺利推进,东湖财富中心、伊萨卡假日酒店等项目竣工投入运营。金色螳川荣获“中国温泉最佳旅游目的地”称号,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28.82亿元,增长8.2%。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获评全国农产品加工在线监测先进单位,实现农业总产值22.56亿元,增长6%。

          在城乡统筹纵深推进的一年里,我们用拼搏和汗水,扩大了城乡一体先发优势。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建成区面积突破30平方公里。旧城改造成果初显,东湖第一城二期等7个回迁安置项目建成投用,迎川路等10个市政配套项目顺利竣工,1764户4939名拆迁群众喜迁新居;连然街启动改造,7个城市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改造总面积24万平方米;城市新区扩容提质,太平新城基础配套和产业培育双提升,青龙街道全省首创整体打包PPP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成效显着,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县(市),完成新农村建设项目119项,受益群众2.3万余人次,昆明市级美丽乡村木厂村打造基本完成,山口村等3个美丽乡村加快推进,禄脿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配套功能持续完善,天然气置换首期实现拆迁安置地块通气,武家庄变电站至旧城区供电通道建成投用;500余辆公交车规范化、常态化覆盖。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启动城市近山面山、东湖公园等景观提升工程,完成滨河景观三期工程,新增城市绿地25.8万平方米;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5%以上;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

          在财政资金捉襟见肘的一年里,我们用担当和实干,保障了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面对财政负担沉重、多期债务叠加、资金缺口巨大等严峻挑战,千方百计破解资金难题,全年融资突破65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五个一”机制全力推进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累计投资97.8亿元,完成东、西进厂道路等32个工程,铁路专用线等4个工程顺利推进,截污干管等23个环评承诺事项全面完成,1344户3727人搬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保持了“两个确保”目标。全年新(续)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78项,完成投资31.43亿元,龙山立交、县八公路少沙段等3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用,安宁中学太平分校等27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强度和建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东方雨虹等7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云天化聚丙烯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实际到位资金198亿元。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完成征地3506亩,收储土地24891亩,处置批而未用土地12134亩,清理闲置土地1834亩,有效保障了项目用地和建设需求。

          在群众诉求日益多元的一年里,我们用真诚和执着,确保了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以就业保障筑和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转移农村劳动力15043人,实现转移收入2.27亿元。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和96%以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100%动态目标。以公共服务建和谐,新增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6所,引进山东师范大学合办安宁华清中学;申报为全省“国培计划”项目县;彻底消除公办学校D级危房,成为全国首个中小学生安全保障工程实验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综合档案馆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和省级示范档案馆。以生态建设促和谐,圆满完成25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减排项目,温泉、职教空气监测站,第二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设施顺利投运,完成林业生态建设6987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以社会稳定保和谐,圆满完成危化品重点县攻坚各项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平安安宁”深入推进,反恐维稳扎实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在发展任务繁重复杂的一年里,我们用改革和奋进,推进了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3件、政协提案137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全省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政务服务试点改革、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居全省前列;“三公”经费和发文数量较“八项规定”出台前分别下降19%和34%。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顺利完成市场监管、卫计职能整合;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全面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三单”管理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4项,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17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开展,“四规合一”“全民参保登记”等一批改革与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先照后证”“三证合一”改革稳步推进,新增企业1470户,增长32.2%。对外开放成效显着,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各位代表,2015年是安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二五”,我们经历了连续干旱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巨大冲击,也历练了应对严峻困难挑战的韧劲能力,收获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成功喜悦。

          ——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61.4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5倍,年均增长9.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大关,位居全省前列;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6.4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7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77倍;农业总产值达22.5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非公经济增加值达103.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15.15亿元、258.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6倍、2.06倍;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由7.6、76.5、50.1亿元增至12.45、120.19、128.82亿元。连续7年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等称号,市域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超过90%。

          ——五年来,我们坚持产业兴市不动摇,内培外引、转型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攀升。产业布局从散到聚,形成了以西北部工业经济区、中东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南部生态经济区多极拉动的产业新布局。产业平台从弱到强,构筑了以“一园一港六基地”为主战场的“十大产业平台”。产业门类从少到多,培育提升了包括钢铁、磷盐化工等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在内的“十大重点产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5.7:57.0:37.3优化调整为4.76:45.96:49.28。产业支撑更加有力,草钢项目等185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92户增至120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达97个。产业发展更加多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10.9%,农业产业化程度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开拓创新、探索前行,动力活力持续迸发。全域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在全省首家完成扁平化市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和“四进中心”制度,三级为民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65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0余个,实际到位内资679.03亿元、外资2.52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25倍和1.36倍。家乐福、中石油等多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及奥特莱斯等知名品牌落户安宁。云南新天力机械成为安宁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非公经济户数达23980户,是“十一五”末的1.96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0.47亿美元。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超10亿元,1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拥有专利数量2041件,专利产品销售年均增长50%以上。

          ——五年来,我们坚持基础优先不动摇,扩大投资、强化配套,发展后劲显着增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995亿元,年均完成投资199亿元、年均增长27%,是安宁投资强度最大、投资增速最快的时期。累计建成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82项,安县、县草、安禄公路和龙山全互通立交等一大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公路总里程达1233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105公里,构筑了内通外联、南北贯通、东西畅达的大交通网络。王家滩、龙箐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供水,3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顺利竣工,新增有效库容1314.4万立方米,总库容达到14975万立方米,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35KV及以上变电站5座,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97公里,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安全电网。城市供水、煤气管网和通讯网络覆盖面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市开发不动摇,扩容提质、建管并重,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建成区面积从19.2平方公里拓展到32.8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65.2%提高到72.49%,“一主四片”现代中等城市框架初具规模。旧城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居民累计签约率100%,完成拆迁42.3万平方米,新建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62.06亿元,安置居民7767人。太平新城产城融合成效显着,职教基地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宁湖新城各项配套更加成熟,和平新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温泉小镇旅游环境提档升级。新建城市道路面积110.03万平方米,33条主次干道竣工通车,覆盖城区的交通路网全面形成。肯德基、横店影视相继入驻。螳川、宁湖景观带全面建成,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8.48%和41.38%。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绿色环卫、网格管理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坚持全域统筹不动摇,城乡并重、多措并举,城乡一体纵深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双延伸,累计投入资金1.82亿元,实施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445项,全市80%以上街道达到“八化”目标,65%以上自然村具备“十有”条件。在“十一五”“三个村村通”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八个百分之百”。中心支撑更加有力,中心集镇(街道)、中心村辐射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人的城镇化成效显着,新建集中居住区12个,建设面积102万平方米,实现10000余农村人口到城区集中居住。被征地人员参加养老保险25530人,农村户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9418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收入比由“十一五”末的2.96:1降至2.46:1。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强化保护、坚守底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投入节能降耗技改资金15.96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20%。关停并转“五小”和“三高两超”企业45家,实施132个污染减排项目,“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十一五”末分别下降8.5%、10.9%、17.8%和20.5%。新建污水处理厂7个,关停非法排污企业11家,建成污水收集配套管网130.6公里,完成河道治理25.35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58.25平方公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治理保护工程60件。完成植树造林8.99万亩,义务植树719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21%。集镇和村庄绿地率分别达33.8%和31.2%,人均绿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温泉、县街、八街、青龙、禄脿5个街道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惠民利民、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每年财政对民生投入超过70%,五年累计投入超过140.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31388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67倍和2倍,连续五年超过GDP增幅。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保险”累计参保人数28.67万人次,综合参保率达85%。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3454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300户。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持续优化,本科上线率较“十一五”末增加25.8%。“三院两中心”建成投用,城乡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遥岑楼、曹溪寺等一批文化项目得到重建和修缮,成功承办省七城会、昆明市四运会、国际职业网球挑战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治安满意度达97%,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五年攻坚,五年跨越。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发展的历程极不平凡,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的体会是:必须明方向、强信心,沉心静气有定力。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我们始终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坚定发展信心不懈怠,坚持既定部署不偏离,绝不让经济社会发展背离正确轨道。实践证明,目标同向、上下同心、干群同力,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动力。必须不畏难、勤作为,克难奋进敢担当。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以“滚石上山”的勇气和担当,再穷也要惠民生,再苦也要抓建设,再难也要促转型。实践证明,只要敢于承受超常的压力与艰辛,勇于付出加倍的心血与汗水,就一定能攻坚克难、跨越前行。必须勇开拓、敢创新,锐意进取闯新路。五年来,我们不仅在创新中打造出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社区建设等一批特色名片,更在创新中解决了资金筹措、拆迁安置、项目配套等难题。实践证明,创新是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活力之源和坚实基础。必须抓中心、带全盘,统筹兼顾促协调。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但也坚定不移抓稳定;注重经济工作,也重视社会事业;加快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也大力建设发展乡村;把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建立在环境立市基础上。实践证明,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是安宁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必须办实事、惠民生,共建共享聚合力。这五年,我们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企盼的热点难点问题,赢得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凝聚了发展合力、夯实了执政基础。实践证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我们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有效支撑和坚强保障。

          奋斗伴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奠定坚实基础和老领导、老同志关心帮助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市部队和武警官兵、驻市各企事业单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调整供给结构、供需两端发力、加快动力转换的要求十分紧迫;经济发展从两位数高速增长转为个位数中速增长,保民生、防风险的压力十分巨大;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文化体育发展滞后,普惠制幼儿园、普通高中和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的压力依然较大;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紧缺、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仍然存在;一些单位解决困难的决心不足、办法不多,少数干部担当精神、责任意识有所欠缺,极少数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跨越赶超、转型升级,奋进“十三五”再谱新篇章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安宁跨越赶超的黄金机遇期。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我们将更加充分地分享到规划的导向效应、政策的支持效应和要素的引导效应;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滇中新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发展布局,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更高层次吸纳生产要素、更宽领域集聚发展能量,推进新一轮跨越赶超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今后五年,是安宁率先小康的关键收获期。“一园一港六基地”的资源集聚力、发展支撑力显着增强,一大批规模以上企业正逐步释放新的能级,一大批亿元以上项目正逐步成长为中坚力量,一大批新引进的大项目正逐步加快建设节奏,一大批公共服务项目交付使用,一大批配套设施项目加紧筹备,全面覆盖的民生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完善,这些都为我们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五年,是安宁转型升级的战略突破期。经济增速逐步从高速增长切换为追求更有质量、效益和后劲的中高速新挡位,这个过程与转型升级阵痛期交叉叠加,使我们集中面临新老产业青黄不接、发展动力接续不畅、投入回报不成正比等问题,传统产业的震荡、工业经济的下行、财政税收的减少、隐性风险的显现,都将是安宁“转型的烦恼”。特别是“十三五”的前两年,新的增长点没有形成有效支撑,我们还要继续做艰苦细致的补缺漏、打基础、增后劲工作。

          面对“三期并存”的形势,我们要强化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发展重心上,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既为新常态下改善民生、优化生态、应对风险打牢支撑,又为推进转型升级留下空间;在发展导向上,摒弃速度情结和换档焦虑,局面再艰难也要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在“十三五”期间走出一条“前低后高”的发展轨迹;在发展理念上,要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切实增强风险防控意识,确保民生、稳定、生态“底线”不被突破;在发展关系上,着力统筹处理好“五大关系”,以稳增长为前提、促改革为抓手、调结构为着力点、惠民生为目标、防风险为保障,努力实现有效平衡。

          综合以上分析,“十三五”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昆明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跨越赶超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践行五大理念,实施六大战略,执行十大计划,打造五大新城,争当滇中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滇中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发展的平衡性、开放性、可持续性显着增强,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提升,力争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由工业强市向产业强市的跨越,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前列,基本建成滇中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和11%以上。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践行五大理念,实施“六大战略”,执行“十大计划”。

          践行五大理念:以最大决心、最高标准推进五大理念在安宁的本地化实践,着力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安宁特色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路子。

          一是把创新发展作为最核心的动力,提升经济发展新质效。围绕解决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支撑问题,着力革除影响发展的机制障碍,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要素瓶颈,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释放有效需求新潜能,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由注重规模速度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由工业单一支撑向产业多元支撑转变,实现动力转换、发展转型。

          二是把协调发展作为最首要的要求,形成平衡发展新构架。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处理好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和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关系,推动中部跨越、东部崛起、西部转型、北部突破、南部赶超;促进二产做强、三产做大、一产做优;推动“五化”协同、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和经济社会同步,形成多元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新格局,在协调发展中拓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后劲。

          三是把绿色发展作为最自觉的行动,强化可持续发展新优势。围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加快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四大生态文明发展体系,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强烈期盼,实现“绿富美”的有机统一,全面构建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

          四是把开放发展作为最有效的路径,拓展战略发展新空间。围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按照“主动、双向、公平、共赢”原则,以借助外力、培养内力、激发活力、汇聚合力为着力点,以打造开放平台、引进优质项目、发展开放经济、营造公平环境、建好人才队伍为重点,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内生增长和外源推动齐头并进的格局。

          五是把共享发展作为最根本的追求,实现人民幸福新愿景。围绕解决发展成果普惠问题,确保政府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做好蛋糕”“分好蛋糕”,使全市人民生活水平每年都有新提升,确保全市城乡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朝着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实现2017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让全市人民更有获得感。

          实施六大战略:围绕“1255”发展思路,实施六大战略,致力做强先发优势、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全域统筹、推动争先进位、实现率先小康,再造一个5年发展黄金期。

          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以更优的路径转方式、调结构。坚持做活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以“两型三化”为核心、“一清四促”为重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育石油炼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坚持优化结构与创新业态并抓,大力发展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培育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安全服务为重点的网络经济。坚持培大培强与扶持小微并重,着力培育一批龙头带动型的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形成活力强、效益好、梯次合理的企业集群。坚持优化布局和提升功能并促,依托“一园一港六基地”,构建十大产业平台,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承载功能。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更大的力度抓改革、推创新。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抓好行政审批、投资融资、财税金融、农业农村、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改革。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品研发、创业成长的环境机制,“十三五”末,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建设一批公共平台、技术平台,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构建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科技企业家和科技创新团队,加大人才评选表彰力度,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洼地。

          实施开放引领战略,以更强的措施拓空间、增活力。做好向东承接文章,拓展向西开放空间,形成“依托新区、联通周边、融入国内、接轨国际”的大开放格局。深化区域合作,发挥安宁在“做强滇中、搞活沿边、联动廊带”新格局中的“主体、联结、辐射”优势,携手周边、对接沿边,大力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互联互通、互补融合,变连接走廊为经济走廊。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高水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壮大,促进内外贸易、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坚持全区域统筹、专业化运作、产业链延伸、集群化发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外溢;健全项目跟踪落地督促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实施统筹城乡战略,以更稳的步伐促平衡、提品质。建立覆盖城乡、多规合一的科学规划体系,围绕水资源等要素统筹人口、用地、空间、产业、生态,突出山水交融、延续文化基因、融入美丽乡愁。完善城乡一体、支撑长远的优质基础设施,推进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20年,市域公路总里程达1660公里以上,年工程供水能力达18410万立方米,能源网络安全运行。建设产城一体、功能完备的现代中等城市,继续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太平新城、和平新区、云化片区、武家庄片区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打造“海绵城市”,完善“数字城管”,确保2020年,城镇化率达80%以上,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以上。巩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格局,加快南部地区发展,推进“四大工程”建设,打造县八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抓好青龙、太平新型城镇化试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实施普惠共享战略,以更高的标准强保障、增福祉。把强市与富民相结合,确保“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确保到2020年,城乡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0%以上。把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相结合,坚持普惠性、优质化、可持续方向,力争到2020年,幼儿园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和95%以上,率先建成云南省教育强市;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提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创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更硬的措施抓生态、优环境。优化市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到2020年污染负荷不增加,空气质量保持国家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造林工作力度,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面山绿化、植被修复等重点工作。加大“五采区”、水土流失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力度,重视并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执行十大计划:

          一是多元产业倍增计划。实施“千亿工业、百亿产业、十亿企业”五年培育行动,5年内打造2个以上百亿级企业,15个以上10亿级企业。实施现代服务业“五年升级、十年倍增”行动,“十三五”末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8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二是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每年投入扶持资金2000万元,对成长性较好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给予5至10万元种子资金支持,创办10家以上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2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实现上市。

          三是招商引资“千亿攻坚”计划。围绕项目多效储备、建设实效推进、投资有效增长、机制长效建立,狠抓招商引资流程再造、服务优化,推动项目建设效率提高、档次提升。5年完成招商引资1000亿元,累计引入亿元以上企业不低于50家,供应土地不低于1.5万亩。

          四是“互联网+”安宁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11项重点行动,发展分享经济,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到2020年,培育10家以上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以上。

          五是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75以上,全市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家庭100M光纤入户率达到80%以上,全面建成无线城市,第四代移动通信(4G)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4G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域。

          六是基础设施提质计划。实施交通网、水保网、管廊网、信息网、能源网“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投资380亿元以上,实施229项基础性、关键性、支撑性、带动性强的骨干项目,全面提高城乡综合承载力,以优质的基础设施支撑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

          七是城乡居民增收计划。出台就业创业奖补政策,加快青年创业示范园等服务平台建设,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六类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确保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八是文教卫提升计划。打造1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3个知名文化品牌,创建10个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新增10所标准化幼儿园,确保2020年街道标准化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九是美丽宜居乡村行动计划。坚持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聚焦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农房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提升,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引导资金,重点推进县八线、温青线、金太线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力争5年打造100个美丽宜居新家园。

          十是绿色生态行动“十大”计划。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四个百分百”“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循环发展引领”等十大行动,加快建立绿色低碳环保发展产业体系,确保市域空气优良率和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4%和100%,螳螂川安宁段水质保持在Ⅴ类水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6%。

          三、迎难而上、破冰前行,大干2016开创新局面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可预见和难预见的风险增加,经济下行压力没有明显减轻,今年的困难和制约不会比去年少,我们仍然要全力以赴做好基础性、关键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坚持把“稳增长、增投资、强供给、惠民生、防风险”作为总体要求,全力以赴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9%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1%。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需求拉动、供给推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全力做好“加法”,增大有效投资。大力拓展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方式,积极推动昆明科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圣亚海洋公园等52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面推进箐门口水库、县八公路县少段、龙川西路等157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1.6亿元以上。安排项目前期经费6000万元,重点实施南环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着力做好“减法”,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推动“助保贷”“助企贷”“惠企贷”业务,化解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昆钢、云南祥丰等重点企业项目申报省、市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培育一批“成长型”“做强型”企业。继续实施降低和缓解企业用电成本工程,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确保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和财务费用。

          致力做好“乘法”,引领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双创”“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推进6家小微企业创业园提档升级,着力构建更适应创业创新的众创空间,致力打造国家级、省市级技术中心。安排企业融资铺底风险资金2000万元、工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积极支持一批企业实施“两化”融合。以创新推动企业提质增效、集约生产。

          大力做好“除法”,化解过剩产能。采取破产、重组等方式,妥善处置长期亏损、债台高筑的“僵尸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三高两超”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投入节能减排资金1000万元,鼓励和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加大节能技改投入,进一步提高各种资源利用效率。

          (二)坚持稳增快转、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云磷集团浮选扩能、嘉华水泥粉磨系统改造等68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其中46项,重点抓好天安、弘祥化工余热回收发电等产业延伸项目建设,大力支持骨干企业联合、兼并、重组,进一步支持昆钢、云天化集团等传统重点企业提升科技含量、提高质量效益。

          精心培育新兴产业。启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整体布局信息化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五龙电动汽车、大唐风电等一批战略性新兴项目。以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竣工投产为契机,加快石化产业园规划建设,全力推进聚丙烯、异辛烷等下游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石油、钢铁、磷、盐、氯碱化工共同发展的大产业循环圈。

          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南亚国际陆港物流园建设,确保中南城物流总部基地一期竣工运营,致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物流枢纽。推进金色螳川商贸城、奥特莱斯商业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构筑以核心商圈为主导、区域商圈和居住区商业为基础的商业体系。促进房地产结构调整,妥善化解房地产库存。力争2016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达133亿元。

          引导释放消费潜力。落实促进消费各项政策,重点培育服务、信息、绿色、时尚、品质、农村消费6大热点,提升“金色螳川之旅”“八街慢生活”“禄脿葡萄文化节”等旅游品牌效益,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2%,达23亿元以上。

          (三)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全面完成“一证一码”“不动产统一登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营改增”“水务一体化”改革。落实住房公积金和二手房交易营业税调整等政策。积极推进PPP融资模式创新,稳妥推进户籍制度、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融资和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污染物排放管理机制。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进一步完善职教、青龙、太平小微企业创业园功能,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大力培育县街神田等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积极运用“互联网+”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新兴增长点。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加强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打造人才优势。

          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依托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新机遇,强化“东西”联动,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204亿元以上。加强与楚雄、玉溪之间规划的有效衔接,推动产业、道路交通等一体化,全力支持武易高速等项目建设,加速区域之间生产要素流动。加强安楚、安晋经济带建设,促进安宁工业园区与海口、土官工业园的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施“优进优出”战略,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亿美元以上。

          (四)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在规划上做实功。优化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城市色彩、夜景、天际线规划管控,确保城市空间协调美观。全面完成“四规合一”,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建设上出实招。提速旧城区建设,实现4号地块项目完工,推进7号、11-1号地块开发,加快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全面实施窑窝、神平、旧城棚户区改造。加快太平新城城市副中心建设。启动和平新区、大屯文苑雅居综合市场建设,推进生产生活物资市场及主城蔬菜批发市场外迁整合,建成城市文化中心,促进和平新区和宁湖新城功能性扩容。

          在配套上办实事。实施城市交通改善“两建四扩”、城市氧吧“三提一新”工程,畅通城市“血管”和“肺叶”。完成龙山立交等重点区域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增5块多功能运动场地,新建公厕35座,提升改造34座。完成立体停车场布点规划。推进客运站、公交车、公园等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

          在治理上谋实效。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迈进,严厉整治违法建设行为。积极预防和治疗“城市病”,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交通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涝和停车难等问题。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投入1500万元公交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和车辆更新力度,提升公交服务品质。

          (五)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推动城乡共同繁荣

          提高城乡统筹力度。坚持城乡同治共建,重点提升八街、县街、禄脿集镇规划开发水平,提速青龙街道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小镇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产业发展同步振兴。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转移就业收入达1.35亿元以上,切实保障好“农转城”人员各项权益,实现同市同待遇。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四大工程”,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科技型重点合作社4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小巨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启动八街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美丽田园(乡村)”新业态。

          提质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小龙潭、赵家庄、千户庄等22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抓好环境治理、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000亩、农村危旧房改造400户、农村公交站台建设8个,培育一批适宜发展的特色产业,布局一批乡村旅游客栈,策划一批参与式、互动式活动,让农村整洁优美、群众安居乐业。

          提速推进脱贫攻坚。设立1000万元财政兜底保障资金,实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传播好减贫的安宁声音,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打通到户到人“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571户1679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问题,筑牢同步小康路。

          (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在“建”上求突破。加快推进华电孝母山、九子母山风电场等一批绿色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封山育林10000亩,低效林改造5000亩,新增城市绿地15.3万平方米。全面启动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立覆盖全市的环境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和高效统一的环境监测信息发布体系。

          在“治”上出实举。启动普渡河安宁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八街河小营段、车木河水库北岸截污等专项治理工程。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城市雨污处理率达到95%。完成华电、昆明盐矿、天安化工等重点企业13项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进一步提升磷石膏、化肥废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在“管”上下狠劲。执行最严格的生态制度,打造森林保护“六个严禁”、环境监管“六个一律”两把“利剑”,强化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两个问责”,严肃查处生态环保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让“美丽安宁拒绝污染”深入人心,在全市营造社会关心、人人参与的生态建设氛围,重点打造“生态+”优势。

          (七)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利民,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强保障、兜底线。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推开参保企业稳岗补贴发放,完成17万人第二代社会保障卡换发,“五大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29.17万人次。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构建社会保障信息共享体系。全面开展“一站式”医疗救助即时结算信息化管理服务。

          着力破难题、补短板。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工程,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申报一批普惠制民办幼儿园,推进安宁实验学校石江校区和安宁中学太平新城校区建设,确保一六街小学和温泉小学建成投用;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城乡医疗一体化,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创建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办好一批品牌文体赛事,打造南北2条精品旅游路线。

          全力抓稳定、筑和谐。启动“七五普法”,推动全民守法。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扎实抓好信访维稳和矛盾化解。深入推进平安安宁建设,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网络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与建设,推进军地、军民融合发展。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新增就业450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0人;二是新建龙山立交大型客运站,更新30辆公交车,增加5条公交线路;三是改造老小区、城中村、老集镇、断头路1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安置房10万平方米以上;四是廉租房、公租房租赁补贴实现应保尽保,新增保障对象1000户;五是新增2所普惠制幼儿园;六是实施27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20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七是将特困人员医疗救助补助金提升至自费部分的70%以上;八是改造提升东湖公园、宁湖公园,新增10公里体育健身路径;九是开展温泉旅游小镇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升庵北路等3条道路改造及天下第一汤景观花园广场打造;十是完成天然气置换10000户。

          (八)坚持实干为先、服务至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用权为民,依法行政。始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更加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不断完善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行政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促进权力的依法规范和公开透明运行。

          简政放权,高效勤政。积极探索审批权集中改革,规范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完善“负面”清单,促进投资落地便利化。完成市级政务服务大厅改扩建工程,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四位一体”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改进政风,廉洁从政。全面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实施等领域信息公开。全面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集中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等领域审计,加强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和监督。

          各位代表:历经五年的艰苦奋斗,安宁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滇中经济圈产业中心城市,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蓝图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谋转型之计,鼓实干之劲,造和谐之势,为顺利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书写安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 十大攻坚 即围绕投资持续增长,抓重点项目攻坚;针对资金来源困难,抓融资保障攻坚;围绕增强发展动力,抓招商引资攻坚;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抓配套服务攻坚;针对项目落地困难,抓土地征迁攻坚;应对企业发展困难,抓破解问题攻坚;针对财政增收困难,抓保障税源攻坚;立足激活政策效力,抓政策落实攻坚;围绕创优服务环境,抓审批改革攻坚;立足激发发展活力,抓改革创新攻坚。

          2. “五个一”机制 即一个重大项目、一个责任班子、一组专班人马、一套保障机制、一线推进落实。

          3. 三证合一 即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4. 四规合一 即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统一。

          5. 四进中心 即政务服务管理“人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所有手续进中心”。

          6. 三高两超 即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超标排放、超总量排放。

          7. 四项主要污染物 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8. “五化”协同 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

          9. “1255”发展思路 即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一个定位、两个阶段、五个理念、五个新城”行动计划。

          10. 两型三化 即创新型、开放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

          11. 一清四促 即清低质低效企业、促企业升级、促企业重组、促企业转型、促企业转移。

          12. 海绵城市 即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13. 互联网+ 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14. 六类群体 即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

          15. 绿色生态十大行动 即生态建设四个百分百行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行动,新能源汽车推广行动,全民节能行动,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行动,市域绿化行动,再生水及再生资源利用行动,危化品及化工企业全面监管行动。

          16. 生态“四大工程” 即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17. “两建四扩”工程 即启动建设螳川东路、嵩华学校北侧道路,扩容改造连然街、百花路、金方路、320国道(金方路口至湖东路口)。

          18. 城市氧吧“三提一新”工程 即提升改造东湖公园、百花公园(楠园)、宁湖公园,新建云化湿地公园。

          19.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四大工程” 即红梨改良增效、食用玫瑰加工增值、畜禽固本稳产、特色水果建园增收。

          20. “五个一批”工程 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住房帮扶保障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

          21. 森林保护“六个严禁” 即严禁盗伐滥伐林木、严禁掘根剥皮等毁林活动、严禁非法采集野生植物、严禁烧荒野炊等容易引发林区火灾行为、严禁擅自破坏植被从事采石采砂取土等活动、严禁擅自改变林地用途造成生态系统逆向演替。

          22. 环境监管“六个一律” 未经环评审批或未按环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一律停建停产;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一律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对环境监管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一律追究行政责任;对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并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排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一律向社会公开。

          23. 生态+ 是一种更高形态的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的一种发展新模式。

          24. “四位一体”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 即功能包括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中介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的政务服务平台。

          25. 三重一大 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